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——《高频交易者》书评
 
文/李永峰
 
在A股疯狂之际,连跳广场舞的大妈们,也跑去交易所看盘了。当她们敲一下手机或电脑键盘时,一笔交易很快会完成。但是,从敲击键盘到交易达成,这之间发生了什么?恐怕没有哪个中国大妈可以说得清楚。其实不止她们,华尔街某些掌控数十亿美金的对冲基金巨头也未必清楚。
 
买入或卖出的指令下达后,作为经纪人的券商,会将这一信息传递到「证券信息处理器」(SIP),这里的电脑自动匹配最优买卖报价机会,再将这一信息发送到执行交易的交易所。这之间,信息在光纤网络中传送的时间不超过一秒钟。
 
一秒钟很短,却相当于1000毫秒。而制作精密的交易软件,能以毫秒为单位运作。有那么一批人,就在指令下达到交易达成这不足一秒的时间单位里,完成引诱、侦查、扫货、抬价、卖出等一系列行为。在他们那里,一笔交易,大约只需13毫秒。这些操作者被称为「高频交易员」(High-Frequency Trading)。
 
 
传奇记者迈克尔‧刘易斯(Michael Lewis)在2014年推出的Flash Boys: A Wall Street Revolt(大陆中文版译名《高频交易员——华尔街的速度游戏》)一书,第一次将这一暴利把戏推到公众面前,引发全球舆论风暴。到现在,金融界都在为如何监管高频交易而不停争吵。
 
《高频交易员》一书,以日裔加拿大人胜山(Brad Katsuyama)团队为主线,通过他们从发现到对抗高频交易的故事,描绘出了高频交易的复杂网络。这个网络中,有为了缩短不足一毫秒的时间而打通山脉的电信供应商,也有设置陷阱引诱经纪商暴露客户意图的交易所,也有专门向高频交易员出售「暗池」入口的华尔街大银行。
 
高频交易大致是这样的,如果有人想买10万股XYZ公司股票,市面上刚好也有10万股被分配在不同交易所等待出售,但因为指令到达每家交易所的时间不同。高频交易员通过最早收到指令的那家交易所判断买盘规模,然后抢先买光其他交易所的股票,随即以更高价格卖给买方。他们赚取几厘几毫几分的差价,但因为每天高频率无风险操作,收益惊人。「从2006年到2008年,高频交易员在美国股市交易中所占份额由26%增长到52%,此后再未低于50%」。
 
现在,中国股市因为实施T+1的交易规则,无法在日内完成高频率买卖,所以中国应该没有狭义上的高频交易。但是,这并不是说,中国没有人利用从下单到成交这简短时间内的信息差。2013年8月16日,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到现在也迷雾重重;2015年5月28日A股盘中暴跌,多家券商系统瘫痪,市场传言,某券商专门为融资客户开了优先通道,而留下散户挤在瘫痪的系统上……
 
曾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的迈克尔‧刘易斯,深受该校左翼思想影响,因此著作充满批判性。从80年代的《说谎者的扑克牌》(Liar’s Poker: Rising through the Wreckage on Wall Street)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《大空头》(The Big Short),再到最新的《高频交易员》,都在批判金融世界的漏洞与阴暗。中国股市的阴暗,比起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,一头栽进股市的散户们,有多少人可以全身而退?《高频交易员》这类书,将不为人知的金融内幕暴露在公众面前,至少可以让一些散户更加警醒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永峰

李永峰

48篇文章 1年前更新

书蠹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