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12月初去日本逛了一下,感觉非常好。有一天在东京看完六义园,门口发现一个标识指向东洋文库。印象中,这是日本重要的中国研究中心,于是前往一探,大感惊喜,不虚此行。
 
中国人称日本是东洋,日本人称中国也是东洋。所以,东洋文库,其实就是一个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的中心。最初,这里只是以莫理循(George Ernest Morrison)藏书为基础,但现在所藏资料显然不至于此了,而且这里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机构。中国著名小说家张承志,是内亚史方面的专家,曾受业于翁独健先生。但张承志志向不在学院内的学术生产,而投身文学创作。不过,他还在学术界的时候,曾担任过东洋文库的研究员。
 
在中国历史上,莫理循是有数的介入中国政局甚深的外国人。作为澳大利亚出生的英国人,1894年到中国,1895年开始担任《泰晤士报》驻北京记者,莫理循在中国长达二十几年的时间里,见证了从晚清的戊戌变法、义和团运动,到民国建立后的袁世凯登基、北洋政府内讧、巴黎和会等等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大事。有些他完全是参与者,而不仅是作为记者在局外观察。1912年,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之后,聘莫理循为总统顾问,这一顾问职衔一直持续到1919年。
 
莫理循的书信中,有大量内容跟当时北京政府的政情内幕相关,澳大利亚华裔历史学家骆惠敏(Hui Min Lo),于197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所整理和编辑的《莫理循书信集》。备受学术界重视。八十年代初,中国社科院组织人对该书进行翻译,以《清末民初政情内幕:〈泰晤士报〉驻北京记者、袁世凯政治顾问乔·厄·莫理循书信集》为名于1986年出版。莫理循根据自己的游历,还写过一本《An Australian in China》,也有中译本,名字叫《中国风情》。
 
在中国的二十几年里,莫理循收藏了两万四千余册跟中国和日本有关的西文书籍,也就是下图1所见的图书,我去日本期间,东洋文库正在展览这批书。所以得以一睹庐山真面目。1917年,考虑离开中国的莫理循,想着把毕生收集的资料留在亚洲。本意是留在北京,卖给图书馆或个人,但当时的北京乱纷纷,无人应承。于是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卖给了日本三菱的岩崎家族。岩崎家族以此为基础建立东洋文库。
 
岩崎家族除了买下莫理循藏书之外,在更早之前的1904年还曾通过学者岛田翰买下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皕宋楼,以皕宋楼为基础建立静嘉堂文库。看东洋文库的时候,也想着去静嘉堂文库看看,但这次没有时间了,下次争取去。
 
皕宋楼的出售,在当时对中国知识分子是一大刺激。伴随着皕宋楼、东洋文库、以及被大谷光瑞、橘瑞超等人搜罗的西域和敦煌文书都被运到了日本。日本人对中国历史的研究,大有超越中国之上。所以才有了“群趋东邻受国史,神州士夫羞欲死”之说。今天,情况有所改变了吧?
 
下面几张图是东洋文库展览的部分文物,有些在日本是“国宝”。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,质量不高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永峰

李永峰

48篇文章 1年前更新

书蠹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