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——鄧康延《老課本 新閱讀》书评
(2011年的一篇旧文)
 
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,一千多年前,東漢章帝年間,在白虎觀會議所確立的三綱五常,「君為丞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」,早已像考古遺跡一樣,遠離了我們的生活。而實際上,僅僅一百年前,它們依然還是主宰中國社會的根本大法。
 
是辛亥革命,讓「三綱五常」進入歷史的廢紙堆,讓帝制給共和讓路,讓每一個中國人從三叩九拜的「臣民」變成人人生而平等的「公民」。上溯一百年,從武昌新兵起義開始,短暫而成功的革命固然令國家命運發生戲劇性變化,但對於每一個微觀的個人來說,長期的權利意識和國民人格養成,才是轉變的關鍵。
 
孩童時期所受教育,將塑造人格與意識,影響終身。在清朝末年,小學生教科書的變化,已經為後來的轉折埋下伏筆。而從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,政權改變所導致的教科書改寫,也讓民眾的精神氣質為之轉移。
 
一九零四年,雖然清廷發布癸卯學制,規定學堂的立學宗旨仍是「以忠孝為本,以中國經史文學為基」,但在商務印書館主編《最新國文教科書》的張元濟、高夢旦、蔣維喬、莊俞諸位,頂風出版「看世界、看科學、看民間社會」的新式教科書。一九一二年,民國初建,政府制定新的學校課程標準,確立男女同校、小學廢除讀經等規定。商務印書館《共和國教科書:新國文》開宗明義稱:「本書以養成共和國完全國民之人格為目的」。一九五零年,「解放了」,社會主義中國的教育方針是:「以老解放區教育經驗為基礎,吸收舊教育某些有用的經驗,借鑒蘇聯教育建設的先進經驗。」
 
對於剛剛告別帝制的中國來說,共和體制能否屹立不倒,塑造國民人格的教育最為關鍵,所以一九一一年之後,眾多最優秀的大學者紛紛投身小學生教科書的編撰。而在一九四九年之後,對於注重「國民功利主義價值觀」的中國來說,要發揮每個人的「螺絲釘」作用,所以知識之教、技藝之學大行其道。在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際,回望小學課本的變遷,實際也是回望中國國民人格的成長歷程。
 
五十多歲的鄧康延,從小生長在紅旗之下,接受「國家功利主義價值觀」的政治教育,兩年前在邊遠的雲南騰沖,意外邂逅了民國老課本,看到「那是吾國吾民推翻數千年帝制後自然生長的童年,摒棄了鄉試八股,童心洋溢,清氣升騰」,從此沉潛其中,一發不可收拾。他透過泛黃的紙頁,感受民國體溫,像一個在學堂後排旁聽的孩子,跟先生學居家、處世、治事;仁愛、禮義、誠信;情趣、方法、邏輯;家國之源、江山之遠、永恆之義……。他也像一個負笈他鄉多年的遊子,體驗遠逝的文化中的親情故愛以及未經政治意志蹂躪的漢語之美。
 
「民國年間,縱是兵荒馬亂,卻有人心淡定。上有信念,下有常識,小學課本集二者於一身。我在故紙堆裏,成了民國的孩子。」鄧康延帶著喜悅和憂傷,「上課」兩年,雖不能「向先生提問或被先生問,也不能和學堂前面的同學耳語」,但是每堂課後,都認真寫下家庭作業,夾雜著各種感悟。《老課本新閱讀》就是鄧康延本來要交給先生批改的作業,但是先生遠逝,只有讀者與他一起感受這一百來中國歷史的曲折與撕裂。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永峰

李永峰

48篇文章 1年前更新

书蠹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