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文/李永峰
 
作为联合国最年轻的国家,2011年7月9日才宣布独立的南苏丹(Republic of South Sudan),在独立之后,并没有就此脱离战争苦海,反而又于2013年12月陷入内战纷争。作为中国资本进军非洲的典范,南苏丹局势的恶化,对中国利益以及中国海外投资的方略,都有着直接的影响。
 
今年5月19日,以南苏丹前副总统里克·马查尔(Riek Machar)为首的反政府军,开始攻打上尼罗河州(Upper Nile)的迈鲁特镇,并要求位于附近的帕洛伊奇(Paloich)油田停止运营。48小时之内,中石油404名中方工作人员,通过8个架次的包机,分别向南苏丹首都朱巴(Juba)和北苏丹首都喀土穆(Khartoum)撤离。这是继2011年中国在利比亚的大撤侨行动以来,中方工作人员在海外的又一次紧急撤离。
 
伴随人员撤离的,更有利益的严重损失。帕洛伊奇油田是南苏丹最大的油田,其产量约占南苏丹石油总产量的80%。但自2014年以来,受内战影响,产量不断下降。在南苏丹产油区块的划分中,帕洛伊奇位于3/7区,中石油(PetroChina)是该区最大投资者,持股41%,中国另一能源巨头中石化(Sinopec)持股6%。自从2000年11月29日,中石油及其伙伴公司与当时的苏丹政府签订合作协定之后,中国资本已将帕洛伊奇从一个普通的非洲村镇,打造成了世界级的产油中心。
 
但这个产油中心未来是否还能继续保证生产,目前来看值得怀疑。石油是南苏丹经济的支柱,国家财政收入97%要依靠石油。所以,内战双方都将油田当成主要争夺对象。在上尼罗河州,在拥有1/2/4产油区的联合州(Unity State),战火都非常激烈。2013年,南苏丹每天产油可以达到40万桶,根据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的报道,目前日均产油已降到了不足20万桶。尽管国际社会多次斡旋,但南苏丹的和平之路似乎越来越难,5月29日,南苏丹政府更宣布驱逐联合国南苏丹问题副特别代表蓝泽尔(Toby Lanzer)。
 
中国是南苏丹最大的石油进口国,这里60%的石油都销往中国。南苏丹石油,也占据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%。更为重要的是,南苏丹的油田是最近20年来,中国在海外投资中成功的典范。不过,这里的成功似乎也并不稳固。
 
90年代初,因为当时的苏丹中央政府收留了刚离开阿富汗的恐怖主义大亨本·拉登(Osama bin Laden),激怒美国政府。苏丹因此受到西方世界经济制裁。1993年开始,中国已从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,中石油谋求在海外寻找油田,苏丹因此进入视野范围。后来成为中国「石油神探」的地质科学家苏永地,1997年在1/2/4区内出人意料地发现大型油田,此举改变了苏丹的国运,也令苏丹成为中石油在海外的最大生产基地。
 
为了确保中国在苏丹的石油利益,最近十几年以来,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高度配合苏丹中央政府。因此,在达尔富尔(Darfur)冲突中,在南北苏丹内战中,中国一直与苏丹北部阿拉伯裔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权靠近,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指责。2008年北京奥运前,达尔富尔问题,甚至成为众多民间团体抵制北京奥运的理由。
 
随着2011年南北苏丹正式分裂,获得原苏丹85%石油利益的南苏丹,继承了原苏丹与中国之间的多项石油协议。中国也继续保持对南苏丹的投资。不过,新成立的南苏丹,虽然基本上避开了南部非洲黑人与北部阿拉伯裔之间的种族冲突,却又无法避开内部政治派别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对立。以总统萨尔瓦·基尔(Salva Kiir Mayardit)为代表的政府军,与以前副总统里克·马查尔(Riek Machar)为代表的反政府军,在独立两年后大打出手,南苏丹内战爆发。
 
其实,内战也不是唯一影响南苏丹油田生产的政治因素。此前,2012年,南苏丹与北苏丹政府的外交冲突,也一度导致南苏丹几大油田停产。而中国夹在其中,深受其害。因为南苏丹缺少出海口,所有石油管道需要经过北苏丹出口,2011年12月开始,北苏丹政府以南苏丹没支付「过境费」为由,没收了170万桶石油。南苏丹从2012年1月20日起,决定停止石油生产。经过一年多以后,南北苏丹石油管道问题才获得解决,南苏丹几大油田开始恢复生产。
 
中国对南苏丹局势缺乏敏锐判断
 
中国虽然在南苏丹有庞大投资,但对南苏丹局势的变动却缺少敏锐判断。2011年开始,当南苏丹确定进行独立公投之后,因为看好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在未来建设中的机会,除了石油行业之外,来自中国的工程、电信、农业和服务业投资,也飞速增长。在中国几个跟非洲有关的网络论坛上,南苏丹刚刚独立之际,咨询去那里经商的人比比皆是。但所有这些投资,对2013年爆发的内战毫无准备。因此,损失惨重。
 
随着内战的扩大,南苏丹经济进一步恶化,外汇枯竭,华人商人纷纷撤离。一位曾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寻找机会的中国商人,最近对《亚洲财经》表示,当地现在还有一些华人,主要是做长期投资比如酒店等业务。目前中国在当地派驻了700人的维和部队,所以当地华人在心理上有很强的安全感。但是离开首都朱巴,中国的利益则难以保证。中石油庞大的油田便深受其害。
 
最近这些年,中国之所以到处找油,即便在南苏丹这样的战乱之地,也投入大量资金,根源在于国内对石油的庞大需求。部分学者提出,中国应对海外危机时,也需反思内部高度依存于海外石油的发展模式。中信泰富经济研究部的梁晓接受《亚洲财经》采访时说,中国在非洲、中东地区参与的油田项目,均是外国石油公司眼中的「硬骨头」,不是国际石油巨头「七姊妹」多年来找不到油、被当地政府收回再重新招标的区块,就是产油多年逐渐走下坡路的老油田,再就是政治风险较高、西方大石油公司避之唯恐不及之地。「中国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才有可能走出一条依托新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。」
 
不过,当前更迫切的在于,伴随国家推动「一带一路」战略,越来越多中国资本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。海外复杂的环境,可能给轻率的资本带来血与泪的教训。中国资本在南苏丹的投资,是一个标本。从1995年开始到现在,中国已在原苏丹地区经营20年,收获了庞大的石油利益,因此,外界视苏丹为中国最成功的海外投资。但即便在这里,中国利益也随时可能受当地局势恶化而损失惨重。未来,随着「一带一路」战略,更多人蜂拥到海外投资,要接受的教训大概会更多。
 
来源:《亚洲财经》7月号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永峰

李永峰

48篇文章 1年前更新

书蠹

文章